机构防控指引⑧ | WHO医疗机构收治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预防与控制临时指南(中文首译版)
小蜘蛛导读:
世界卫生组织(WHO)2020年1月25日版暂时指南--医疗机构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预防与控制临时指南
检索:程棣妍(WHO传染病流行病学及感染控制合作中心)
翻译:李占结(江苏省人民医院)
校对:吴红曼 李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世卫组织(WHO)2020年1月25日版暂行指南
WHO/2019-nCoV/IPC/v2020.2
介 绍
面对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患者时,为部署合理的感控战略,特借鉴世卫组织《照护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时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参考文献1),编制此第一版指南。本文采纳了现在受新冠病毒影响各国的即时信息,以及过去针对不同冠状病毒(SARS和MERS)的工作经验(参考文献2);世卫组织将在获得更多相关信息时,更新此暂行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医院层面的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和感控团队成员;在国家和地区/省级层面也有参考意义。
指导原则详细版请垂询世卫组织(参考文献2)。
处理疑似新冠病毒患者时的感控战略五大原则
面对新冠病毒暴发,应由专职、专业成员,组成一个感控团队,或至少成立一个感控专项组,结合所在国家领导层和所在机构领导层的支持(参考文献3),才能将本指南中推荐的战略和方案以最高效率落地。在感控条件不足甚至不存在的国家,应先以最短时间在全院和全国范围满足感控工作的最低要求,再根据地方设定的相关工作优先级,逐步过渡到将感控工作的核心要求全部实现(参考文献4)。在医疗场所减少和预防新冠病毒传播的感控战略,有如下五个原则:
1、 开展分诊、早期识别和传染源控制工作(隔离疑似患者)
临床分诊系统,在入院时评估一般患者,早期识别潜在感染,并将疑似患者尽早隔离到与其他患者不接触的区域(控制传染源)。为尽早识别疑似新冠病毒案例,医疗机构应做到:
•鼓励医疗工作者警惕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
•在医疗机构入口处建立设施完备的分诊台,并配备受过培训的人员;
•根据更新的案例定义,使用筛选问卷;(见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detail/global-surveillance-for-human-infection-with-novel-coronavirus-2019-ncov)。
•在公共区域张贴标志,提示有症状的患者向医疗工作者如实告知。
手卫生和呼吸卫生仍然是基本的预防措施。
2、 对所有患者开展标准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呼吸道卫生、按风险评估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注射安全操作、废物管理、织物消毒、环境清洁消毒以及病人护理设备的消毒。
确保采取以下呼吸卫生措施:
•确保所有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挡住鼻子和嘴;
•为在等待区、公共区和聚集区的疑似患者提供医用外科口罩;
•接触呼吸系统分泌物后进行手部消毒。
医疗工作者应使用世卫组织推荐的“手卫生五个重要时刻”“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参考文献5)。
•手卫生指使用含醇快速手消毒液,或使用肥皂和水洗手;
•手部没有明显污渍时,推荐使用含醇快速手消毒液;
•手部有明显污渍时,推荐使用肥皂和水。
合理、正确和标准地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也有助于减少病原体的传播。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有效性需要充足和定期的供应、充分的员工培训、适当的手卫生,特别是需要符合人的行为习惯(参考文献2,5,6)。
3、 对疑似患者开展经验性的附加预防措施
3.1接触预防和飞沫预防
•除了使用标准预防措施之外,对于需要进入疑似或确诊nCoV患者病房的所有人,包括家庭成员、参观者以及医务人员等,都必须采用接触预防和飞沫预防的附加预防措施。
•患者必须被安置在通风良好的单人病房,提供自然通风的普通病房,每位患者的充分通风量为60升/秒(参考文献9)。
•当没有单人病人时,可将疑似nCoV患者集中放置。
•所有患者的床间距至少1米,无论他们是否怀疑有nCov感染。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指定专门的医疗小组专门照顾疑似或确诊nCoV的病例,以减少传染风险。
•医务人员必须使用医用外科口罩(具体规格见参考文献2)。
•医务人员应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避免粘膜污染。
•医务人员应穿着干净的、非无菌的长袖隔离衣。
•医务人员应戴手套。
•在日常医疗工作期间,不需要靴子、防护服和围裙。
•在完成对患者护理后,所有的个人防护用品应脱下并做适当处理,及时做好手卫生。当对另一位患者进行护理时,必须换全新的个人防护用品。
•医疗设备应为一次性使用或专用设备(如听诊器、血压计和温度计)。如果设备需要复用,则在每个患者使用之间对其进行清洁和消毒(如使用70%的乙醇)(参考文献8)。
•医务人员应避免用可能受到污染的手套或徒手触摸眼睛、鼻子或嘴巴。
•除非诊治需要,尽量避免将患者带出隔离病房。建议使用床边胸片机或其他床边设备开展诊断。如果需要转运,启动预定的转运路线,并让患者带上医用外科口罩,并减少与工作人员、其他患者和访客的接触
•确保协助转运的医务人员按照本节的说明进行手卫生和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
•在转运患者到达之前,通知接收患者的区域尽早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定期清洁和消毒患者接触的表面。
•限控制接触疑似和确诊2019-nCoV患者的医务人员、家庭成员和访客数量。
•登记所有进入患者病房的人员,包括所有工作人员和访客。
3.2气溶胶或喷溅操作时的预防措施
已知在气管插管、无创通气、气管切开、心肺复苏、插管前人工通气,以及支气管镜检查等过程中会产生气溶胶,且与感染冠状病毒(SARS和MERS)的风险增加相关(参考文献10,11)。医疗工作者应在产生气溶胶的操作中保证做到如下操作:
•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执行操作,自然换气房间应每秒每患者至少换气160升,机械换气的负压手术室应每小时至少有12次控制空气流动的换气;
•佩戴防护口罩时,至少达到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N95标准、欧盟FFP2标准,或相等的防护标准(参考文献2,12),佩戴一次性的防护口罩时,必须始终检查气密性,如果佩戴者面部有须发,可能导致佩戴不标准(参考文献12);
•使用眼部防护措施,包括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穿着干净的、非无菌的长袖隔离衣,带手套。如果隔离衣不防水,医务人员需要穿戴防水围裙;
•控制患者病房内的人数,将其限制在患者医疗服务行为所需的最少人数。
4、 开展有效的行政管理
新冠病毒感控的行政控制(参考文献2)和政策包括但不限于:建立可持续的感控基础设施和活动;为患者的护理人员提供宣教;制定关于可能由新冠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早期识别政策;确保获得迅速的实验室检测,以确定病原体;预防拥挤,尤其是预防急诊室拥挤;为有症状的病人提供专门的候诊区;适当隔离住院病人;确保个人防护用品供应充足;确保全面遵从感控政策和规定。
4.1 出台针对医务人员的管理政策
•为医务人员提供相关的培训知识
•确保院内有足够的医患比
•开展针对医务人员的nCoV感染监测防控体系
•大力开展宣传,医务人员和普通大众了解第一时间就医的重要性
• 监测医务人员开展标准化预防的情况,必要时提供改进机制
5、 开展环境和基础设施的防控
这些防控的措施涉及到医疗设施的的基础建设(参考文献13),这些防控措施旨在确保医疗设施的所有区域都有足够的通风设备(参考文献9)以及足够的环境清洁。
此外,所有患者之间的间距应保持至少1米。有效的间距和充分的通风都有助于减少许多病原体在医疗环境中的传播。
确保环境清洁和始终遵循消毒流程非常重要。用水和清洁剂彻底清洁环境表面,以及使用常用的医院消毒剂(如次氯酸钠),是有效且充足的措施(参考文献7)。医疗器械和设备、洗衣房、餐具和医疗废物应按规范常规管理(参考文献2,8)。
对患者采取接触隔离和飞沫隔离措施的时限
在始终采用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应继续采取接触和飞沫预防措施,直到病人没有症状。我们需要更多关于此次新冠病毒传播模式的全面信息来定义额外措施的具体持续时间。
疑似患者的标本采集和处理
疑似患者的所有样本应被认为具有潜在的传染性。医疗工作者收集、处理或运输任何临床标本时,应严格遵守以下标准预防措施和生物安全办法,以尽可能减少暴露于病原体的风险(参考文献15,16,17):
1. 确保采集样本的医疗工作者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护目镜、医用外科口罩、长袖隔离衣、手套)。如果采集样本过程中可能产生气溶胶,相关人员应佩戴医用防护面罩,且面罩至少达到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95标准、欧盟FFP2标准或相等的保护水平。
2. 确保所有运送样本的人员受过安全操作和泄漏消毒净化程序的培训(参考文献7)。
3. 运输时,将标本放入标本包中。标本包作为“二级容器”,应防漏,并应具有单独的可密封舱供存放标本袋(生物危害级塑料标本袋),样本容器(一级容器)上应有患者标签,书面实验室申请表应书写清晰。
4. 根据所处理物的种类,确保相关实验室遵守适当的生物安全办法和运输要求。
5. 尽可能人工运送所有标本,不使用气动管道系统运输标本。
6. 在每位患者的实验室申请表上清楚记录其全名、出生日期、疑似新冠病毒暴露情况,并在标本送出的第一时间通知实验室。
门诊护理建议
针对新冠病毒感染,包括门诊部和初级护理在内的所有医疗机构都可采用下述的感控基本原则和标准预防措施:
•分诊和早期识别;
•强调手卫生和呼吸卫生,强调给显示出呼吸系统症状的患者使用医用外科口罩;
•对所有疑似患者适当采取接触隔离和飞沫隔离措施;
•优先照护有症状的病人;
•当有症状的患者需要等待时,为其提供隔离候诊区;
•对患者和家属告知疾病早期症状、基本预防措施、以及他们应被转诊去的医疗机构。
鸣 谢
本文借鉴的MERS CoV 感控指南,是与世卫组织全球感控网络、世卫组织新兴疾病临床评估和应对网络,以及其他国际专家一同协商制定、开发和更新的。世卫组织在此致以感谢。
本指南是与世卫组织全球感控网络及其他国际专家协商制定的。世卫组织对以下各位(按姓氏英文字母顺序排列)提供的评议致以感谢:
• Abdullah M Assiri, Director General, Infection Control,Ministry of Health, Saudi Arabia
• Michael Bell, Deputy Director of Division of Healthcare Quality Promotion,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tlanta, USA
• Gail Carson, ISARIC Global Support Centre, Director of Network Development, Consultant in Infectious Diseases & Honorary Consultant Public Health England, United Kingdom
• John M Conly, Department of Medicine,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Calvin, Phoebe and Joan Synder Institute for Chronic Diseases, Faculty of Medicine, University fo Calgary, Calgary, Canada
• Barry Cookson, Division of Infection and Immunity,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nited Kingdom
• Babacar N Doye, Board Member, Infection Control Network, Dakar, Senegal
• Kathleen Dunn, Manager, 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s and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ection, Centre for Communicabl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ublic Health Agency of Canada
• Dale Fisher, Global Outbreak Alert and Response Network steering committee
• Fernanda Lessa, Epidemiologist, Division of Healthcare Quality Promotion,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tlanta, USA.
• Moi Lin Ling, Director, Infection Control Department, 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 Singapore and President of Asia Pacific Society of Infection Control (APSIC)
• Fernando Otaiza O’Rayan, Head, National IPC Program, Ministry of Health, Santiago, Chile
• Diamantis Plachouras, Unit of Surveillance and Response Support, European Centr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 Wing Hong Seto, Department of Community Medicin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Nandini Shetty, Consultant Microbiologist, Reference Microbiology Services, Colindale, Health Protection Agency, United Kingdom
世卫组织Benedetta Allegranzi, April Baller, Ana Paula Coutinho, Janet Diaz, Christine Francis, Maria Clara Padoveze, Joao Paulo de Toledo, Maria Van Kerkhove等人对本文亦有贡献。
附件:英文版原件
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指引专栏
机构防控指引⑥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
机构防控指引⑤|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机构防控指引④| (最新版)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的通知
想查看更多防护用品相关指南、行业标准等规范文件、公开课、学习课程等。可以下载感控工作间APP哦!
长按或者扫码二维码下载
咨询电话:400-969-775
各省服务微信,拉您进各省学术群交流:
山西微信号:jzh740914 ;
广西微信号:wyy68544801;
重庆微信号:forever1309;
广东微信号 :taolei_mdj
云南微信号 :sy615787819;
四川微信号:liaoyi814314
甘肃、陕西微信号:GXG8611;
湖北微信号:zizaixin9680
贵州微信号:ringo1007;
东北三省微信号:QQ904076620
河南、天津 微信号:sss_0304;
北京微信号;zxz070921